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普宁城市网 - 普宁市网络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走访澄海隆都侯邦七落

2014-5-5 08:17| 发布者: 安静声音| 查看: 4220| 评论: 4|原作者: 安静声音

摘要: 甲午年潮人春节民俗纪行——27、走访澄海隆都镇侯邦村七落 2月17日,是正月的十八,上午时候,与捕快兄、声岚、影子共四人驱车来到隆都镇的龙美村,准备看抢石榴民俗,结果扑空了,因为弄错了,是澄海上华镇的 ...
甲午年潮人春节民俗纪行——27、走访澄海隆都镇侯邦村七落


  
    2月17日,是正月的十八,上午时候,与捕快兄、声岚、影子共四人驱车来到隆都镇的龙美村,准备看抢石榴民俗,结果扑空了,因为弄错了,是澄海上华镇的龙美村才有这抢石榴习俗。那时候已经是接近正午的11点,是赶不回去上华龙美了,所以干脆就在龙美村中闲游一番。闲逛中,捕快兄说起,龙美村这附近还有侯邦村,他去过,而且那头有七座相连的奇特寨围“七落”!我才想起在以前看过的书本及资料中,是有这么一个画面:一个长长的寨围,坐北朝南,前为四点金,后有后包楼,七座建筑相连,寨内阳埕前还有一塘荷花!一副水乡潮汕人家的情景,一直绕着我的脑海中,每到夏天时荷花盛放的时候,就会想起,是否要找个机会去看看!没想到这天终于有机会来到这么近,便要求等会也要去侯邦看看一下。
    中午饭后,我们出发过来侯邦七落。春天的荷花开不了,而七落寨前池塘的水也并不干净,所看到照片中漂亮的那一面,在我来到这里是没遇上,毕竟时节不对嘛。不过能去看看建筑逛逛寨围,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这里的建筑足够恢弘大气,外观装饰精致程度还是不错,当然已遭遇过破坏,及时间的洗礼而褪色、剥落、消失……在走访中,去到最中间的一座儒林第,厝主人非常热情的邀请我们到厝内参观,还给讲了不少这里的典故!儒林第内部的装饰十分精美,不管是木雕、石雕、窗花、嵌瓷、壁画等等;当然,厝里头的摆设,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至少与我家乡普宁这边,就有很大的不一样。在与厝主聊起时候,好奇问了七落是一人建成还是?又有何渊源?厝主人说,这里是由多名在外经商致富回归故里的村人自发而来此合建的寨围!


    关于七落详细介绍:
    侯邦,是广东澄海隆都镇上北行政村中的一个自然村,全村人口约1600,皆一姓黄。村原名“涂坂”,后因谐音被称为或写为“厚坂”,及至侯邦。该村始祖黄明和,约于明末(1630年)从饶平三饶道韵楼迁来。侯邦,并非因远祖曾封侯而得名。

    “七落”,是侯邦村中一处十分独特的地方。此地原是一片田园和一个大池塘,雅名叫龙湖,后因建有七座宅第,又俗称“七落”。潮俗潮语把一座叫做一落,七落即七座。它建得很有特色,是潮汕稀有的一个传统的民居建筑,古朴典雅,十分壮观。

    格局相同,装饰各异

    七座宅第都是一式的“四点金”建筑格局。每座宅第,都由前厅、天井、后厅、后包、子孙巷和火巷组成。因前厅、后厅(又称正厅)双畔都有房屋,合共四间,处于主座宅第的四角头,形似金字,故称“四点金”。宅内设置,颇为讲究,强调道德伦理和风水理念。如正厅中,设置有落地式的祖公龛和两边供奉神明的吊龛,意要子孙祭拜先祖、不忘根本;敬拜神明,祈佑平安。正厅前设有8幅扇门,饰以“富贵寿”通雕木刻和油漆画。天井双畔上下共设四条“子孙巷”,寓意千子万孙,通行顺利。天井双畔还有二屋,俗称“二伸手”,一作厨房,一作茶室。后包为西式二层楼建筑,中西结合。楼上下有厅有房,位置相同。门上也有通雕木刻和漆画。后包灰埕两端各开大、小二门,大门通毗邻宅第后包,小门通本宅火巷。楼上厅、房前设有走廊和栏杆。这样,上下内外,四通八达,对内对外方便行走,又有利防盗防洪,互相照应。

    最精彩的是宅第门面的装饰,花冈岩的石门框,厚厚的大门扇。门顶石匾阳刻刚劲有力楷书“儒林第”,门肚(斗)内,或石雕、或彩塑、或彩画,山水花卉、人物故事,各有姿态。门楼顶和后厅顶屋脊饰以潮汕嵌瓷,有花果、人物、飞禽走兽,宅内门窗上饰以半月形的灰泥彩塑图画,楹梁托木通雕茶花、牡丹、石榴、香黄,含意“富贵留香”。通雕双寿桃、锦鸡寿带,含意“功名才子寿”。整座宅第的装饰,琳琅满目,充分展现了潮汕古民居三大工艺特色。七落宅第建筑格局相同,但装饰各有千秋。





都侯邦村 (101).JPG
七落。


    紧密相连,整齐划一
    “七落”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是:这七落格局相同的“儒林第”,彼此紧密相连,排列整齐划一,构成一片长方形的民居建筑群体。它们坐北朝南,宅第前是大灰埕,埕边有约一米高围墙,墙外是大池塘。大埕两头各设一大门,门顶额匾,皆书“龙湖”二字。 西门外墙上,用灰泥塑的三个字:“联仁社”。联仁何意?不得而知。每落宅第占地面积约800余平方米,七落合共约5600余平方米;灰埕、池塘面积都与七落宅第面积相等。三者总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地盘宽阔,站在池塘南边,向北眺望,只见满眼翠绿,长长一排传统古屋镶嵌其中,在骄阳普照下,熠熠生辉。春夏时节,池莲花开,景色更是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都侯邦村 (102).jpg

都侯邦村 (103).jpg

都侯邦村 (104).jpg

都侯邦村 (105).jpg

都侯邦村 (106).jpg

都侯邦村 (107).jpg

都侯邦村 (108).jpg
    “儒林第”乃捐钱得名
    “七落”更为重要的一个独特之处是:七落宅第都是侨居泰国(原称暹罗)的乡亲同胞投资兴建的。时清代晚期,政局动荡,民生凋敝。侯邦七个穷苦村民漂洋过海,到暹罗谋生。他们艰苦奋斗,终于事业有成,各自在暹罗东北部的呵叻府创办商行。七人七个行铺,其铺号名为:绍合、荣合、迎合、金合、得合、隆合、发合。发财致富后,他们不忘根本,不忘家乡,“落叶归根”和回乡“光宗耀祖”的情思非常浓厚。在乡绅黄国艺(俗名阿索)的筹划下,于宣统二年(1910)动工开建,至民国初才建成。乡绅黄国艺是个热心家乡建设的老前辈,他既为侨胞择好吉祥之地,又替侨胞向官府捐钱买个“儒林第”名,每个三百龙元。儒林不是官,系指尊崇儒学,有文化的人家。但这不能自命,必须官府认可,所以要捐钱。这就是七落宅第为何都称“儒林第”的由来。
都侯邦村 (109).jpg

都侯邦村 (110).jpg

都侯邦村 (111).jpg

都侯邦村 (112).jpg

都侯邦村 (113).jpg

都侯邦村 (114).jpg

都侯邦村 (115).jpg

都侯邦村 (116).jpg

都侯邦村 (117).jpg

都侯邦村 (118).jpg

都侯邦村 (119).jpg

都侯邦村 (120).jpg
寨前,侯邦村内。



    寨围毕竟不是村落,所以没多久,我们就把这里逛上了一遍,心满意足。因为下午我们还要赶着过去饶平黄冈等看火把游灯营老爷,所以在13点20分的时候,我们就离开。至于侯邦村内其他的地方,那得等以后机会再去了。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图志存有诸多不足,敬请指正。

    20140401
    完。



声明

本作品为【@易图工作室】【普宁青年摄影】【普宁城市网(www.pnctiy.net)】荣誉出品。
不包含任何商业性质,仅限于网络分享交流之用,请勿恶意歪曲传播!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本人【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
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图志非完整性转载!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
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由于是本篇图志内容多为人文照片,免不了拍摄到人物肖像。
如若由此造成不便之处,本人深表歉意,敬请联系本人将照片撤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长江无水 2014-12-7 10:13
好像很大型
引用 不要嘲笑梦想 2014-12-23 10:48
房子好老
引用 无忧子 2015-5-26 10:18
拜读了
引用 tgyd 2015-6-1 11:15
{:soso_e179:}

查看全部评论(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