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潮汕机场为三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雄伟的汕头港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汕头海湾大桥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揭阳市夜景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今年以前,家在潮州的袁灼芳不明白,明明汕头、潮州、揭阳三地同根同源,可是年票却不互认,他去汕头上班只能坐公交转摩托,一趟要花42元的路费,既费钱又折腾。 在汕头与揭阳交界处工作的郑姐也时常“肉痛”,由于手机信号常常会“漂移”,经常人没离开汕头,但手机却被漫游了20多次。 在被拆分了20多年后,潮汕平原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同城化的希望——三市年票互认今年起终于实现,交通无缝对接已经开始,通信同网同费、广播电视互相落地、医保联网结算等多项惠民项目,也计划于今年实施。 更让人们欣喜的是,兄弟携手、错位发展,打造汕潮揭“金三角”的战略已经开始稳步推进。 年票互认,三市交通无障碍 袁灼芳,民生银行汕头分行的一名普通员工。土生土长的潮州人,家也在潮州,可每天工作的地方却是汕头。这60多公里的“上班路”他已经来回走了半年多。 每天,袁灼芳会搭7点10分最早一班从潮州发往汕头的短途客车,进到汕头市区;再转搭摩托车,走上11公里,8点30分准时到达单位所在地——汕头市中心的韩江路。“客车单程17元,摩托车25元,一趟的花费就要42元。”更痛苦的,是回程,“下班是晚上5点半,在饭堂吃个饭,6点10分往车站走,汕头总站最后一班发回潮州的客车是6点50分。如果加班拖了时间,就只能自己打车回潮州了。” 像他这样,家在一地,工作在一地,需要经常往返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地的人,不在少数。历史上,汕潮揭就一直是一方水土,没有分开之前,就是一家人。只要是潮汕人,谁都有亲戚、朋友、同学分布在汕潮揭三个市,逢年过节,周末都要来往走动。加上潮汕人出了名的爱做生意,三市之间的往来走动,是必需的。袁灼芳毕业后,在佛山工作了6年,也是“广佛同城”的亲历者。单从人际间的往来来看,他觉得,汕潮揭三地的往来,比广佛间的往来,都要密切和频繁得多,“在交通上,我们是最需要,也最期待整合”。 去年6月,推进汕潮揭同城化联席会议在汕头举行,三市市长就如何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工作进行了讨论,并签署了推进汕潮揭同城化会议备忘录。会上讨论提出将在近期尽快启动一批三市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实行三市年票互通互认,取消三市异地次票收费,合并交界地收费站,广播电视互相落地播出,医保联网结算收费等。 今年1月1日,汕潮揭三市正式实施了年票的互通互认,三地市民每次来往三市终于可以省下10元。上个月,袁灼芳买了自己的小汽车,成了来往潮州、汕头的自驾上班族。“从潮州的家,到汕头的单位,路程只需要45分钟,比以前节约了将近一半时间。虽然不是因为年票互认才决定买车,但是这项政策,确实让我从中受益。一年起码少交五六百元。如果是搞物流或者做生意的人,受益应该更多。” 记者从揭阳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年票互认一项,以目前揭阳20多万辆私家车的保有量来计算,一年财政少收入5000万元,实实在在让利于民。 不仅是有车一族,普通的三市市民,也越来越多地从城市群建设中,率先享受到了公共交通的便利。“去年开始,三市对公交同城达成了‘三步走’方案。第一步三市在交界处设立公交换乘站,实现公交跨市无缝对接,大幅降低交通出行成本;第二步实现三市公交跨市直达运营,进一步提高公交便捷和跨市通达度;第三步实现快速公交,使公交出行成为同城化下市民出行优先选择。”揭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邱辉盛告诉记者,目前第一步已在今年2月完成,三市都选择了一处设立了公交转乘站,让三市市民可以在此方便换乘公交直达目的地。第二步也正在推进中。“目前揭阳的大部分公交车已经安装了刷卡机,发行了8万多张岭南通,未来将实现三市区域内一卡通无障碍互乘。” 通信同网,告别手机漂移苦 李胜是潮州市庵埠镇人,他的工厂办在汕头与潮州交界处的沟南工业区。李胜厂里安装了两台固定电话,一台是汕头区号0754,一台是潮州区号0768。每天,李胜和他的业务员们和汕头的客户联系业务使用汕头区号的电话,和潮州客户联系便用潮州区号的电话,尽管和两地客户的地理距离有的相距仅仅数百米。“两部电话摆在一起,忙起来经常会搞混,挺不方便的。”李胜说。潮州庵埠镇一直是潮州与汕头两市经济生活高度融合的缩影,在庵埠本地办厂、做生意,到汕头买房定居的家庭不计其数,和自己家人、朋友日常沟通联系居然还总是要打“长途电话”,这是李胜最为郁闷的事。 有同样苦恼的还有小徐。周六,小徐从揭阳一建筑公司下班,坐车回汕头。车辆驶入汕头后,小徐掏出装有汕头移动卡的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知家里人自己已经到汕头了。小徐原有一张归属地为汕头的手机卡,但她又多办了一张揭阳手机卡。在揭阳上班时,小徐就用揭阳卡拨打电话;回汕头,她才使用汕头卡。小徐说,虽然办理了“家庭网”业务,可以和家里人及比较亲密的联系人互打免费,但是如果拨打“网外”电话就还是比较贵。在小徐的公司里,几个汕头人都是同时使用两地的手机卡,拥有两部手机。虽然不少人都抱怨出门带着两个手机很不方便,但为了节省话费,还是宁愿麻烦点。 在汕头与揭阳交界处,手机信号常常会“漂移”,在汕头金平区一信用社工作的郑姐就因手机“被漫游”常感到“肉痛”。有一个月的手机话费足足比平时多出了四五十元,郑姐查看通话记录后才发现,在那一个月里她虽然没有离开过汕头,手机却被漫游了20多次。郑姐说,有时给爱人或在汕头市区上学的孩子打电话,总因为担心“被漫游”而提心吊胆的,觉得“亏大了”。通信分属不同区位,打电话还要另加长途费,手机过界要收漫游费,无形中加重了群众的负担。近年来,要求统一汕潮揭电话号码区号、取消长途费和漫游费、加快区域通信网络融合的呼声,在潮汕三市民间越来越高。 刚刚过去的4月,汕潮揭同城化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潮州举行,汕潮揭三市百姓企盼已久的通信同网同费、广播电视互相落地、医保联网结算等多项惠民项目,也计划于今年实施。 错位发展,共荣共赢露端倪 28岁的李钊最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在潮州一家大型国有电力企业上班的他,每天都会返回汕头的住处,虽然现在仍是租房子住,不过到了明年,他便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新窝”。李钊在汕头龙湖区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子,尽管那里目前还比较偏僻,但当地政府已经规划在附近兴建一个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又与玩具产业发达的澄海区逐渐连成一片,这让李钊十分看好新房所在地块的发展空间。 “我为什么要在汕头定居?我的同事、朋友多数都住在汕头,已经形成一个生活圈子,平时休息一起吃饭、唱K、逛街购物、看电影,很自然而然的选择。”李钊所描述的是汕头已经发展臻于成熟的餐饮业、现代服务业和商业圈氛围,另外,汕头还有配套完善的金融服务、卫生医疗、教育机构,这在粤东地区首屈一指。 在重化项目、大型制造业等先后落子揭阳、潮州二兄弟城市之后,汕潮揭面临产业错位协调发展新格局。对此,汕头已明确定位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重点打造总部经济,目标是建成区域企业总部聚集城市和潮商总部基地,2012年,首批39家总部企业进驻汕头。 汕潮揭三市执政者正形成共识,将包括汕头的西部生态新城、潮州以厦深高铁潮汕站为核心的高铁经济区、揭阳以潮汕机场为核心的空港经济区有机整合,共同打造成汕潮揭“金三角”——同城化合作的先行区。 刘汉成也将成为一名“先行者”,他原本在汕头市澄海区从事玩具礼品贸易,近年遭遇出口贸易危机之后,刘决定投资办实业。去年6月份,他参加揭阳举办的空港经济区高端招商会寻找商机。在汕头澄海支柱产业玩具配套产业链条里,相当一部分电动玩具的电机由揭阳生产,刘汉成看中的正是揭阳“中国五金基地市”的产业政策便利,以及空港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他打算投资建一个电机制造加工厂,与汕头原来的玩具厂客户对接提供上游配件产品。 据悉,在揭阳潮汕机场启用后,四川航空、深圳航空公司相继加盟潮汕航空市场运营,天津航空、东航、国航纷纷加大运力投放。潮汕机场航线数量增至27条,固定航线通航城市增至29个,还有2个不定期国际通航点。 在公路、铁路、城轨方面,汕头至湛江高速公路、潮州至惠州高速公路年内都将动工,厦深铁路揭阳段建设年内也将完成,粤东城轨方案初稿已成——规划以汕头、潮州、揭阳为一环,以汕头至普宁、普宁至揭阳为另一环,并辅以普宁至惠来射线、汕头至饶平射线…… 一个发展动力十足,内外交通畅达的粤东城市群,已初露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