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普宁城市网 - 普宁市网络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潮汕古村落:秀小村庄里的“光辉岁月”

2012-6-5 12:24| 发布者: 天之子| 查看: 17145| 评论: 2|来自: 广州日报

摘要: 有客人来的时候,“岭南第一侨宅”——汕头澄海隆都镇前美村陈慈黉故居的“善居室”正座后包庭院中,一阵悦耳的潮乐便会响起,年逾古稀的老人陈谦汉,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小小的舞台上绘声绘色地操纵着几个木偶人物。 ...

陈慈黉故居



潮州市潮安县龙湖镇龙湖寨清代民居十进门外观。

 

铁枝木偶戏。



程洋冈村全貌



    清乾隆十三年状元梁国志亲笔书写的“龙湖书院”。 

    潮汕古村是广东三大民系古村的鼎之一足。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又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并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滋养,这一切与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相融合,造就了大气、典雅、堂皇的潮汕古村特色,而频繁可见的外来痕迹和创新做法,又可一睹对外贸易的影响。移民文化和侨乡文化,在这些古村中显得特别突出。而在广东省民协开展的三大民系古村落考察中,越来越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被发掘出来,一些成名已久的古村落,也不断有新发现。

    前美村

    岭南第一侨宅中上演铁枝木偶戏

    有客人来的时候,“岭南第一侨宅”——汕头澄海隆都镇前美村陈慈黉故居的“善居室”正座后包庭院中,一阵悦耳的潮乐便会响起,年逾古稀的老人陈谦汉,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小小的舞台上绘声绘色地操纵着几个木偶人物。台上人物打得热闹,台下客人或坐或站,看得入神。

    陈慈黉故居共有厅房506间,面积2.54万平方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历时近半个世纪还未最后竣工。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设计独特。传说过去陈家有一个专门开关窗的佣人,清晨依次开窗,紧接着便要依次关窗,窗户全部关上,夜色也就降临。故居中那些专程从意大利、西班牙进口而来的釉面瓷砖,品种之多难以尽数。花色虽杂而不乱,装饰虽艳而不俗,历经百年鲜艳如初。据说走廊的柱子,也是当年从西方运来,每一根的平面都光滑如镜。如今虽然已略见斑驳,但愈加为之增添了风韵。村中人说,陈慈黉对建筑质量要求极高,当地有俗语称“慈黉起厝,好慢孬猛”。有工人赶工,他猜度是家中有事,于是先支工钱,让他先处理完家中事再来。他亲自主持的郎中第,在建造期间因为质量不过关被推倒三次重建,历经十年方才建成。

    时过境迁,木偶代替商战

    始建于元末的前美村本是一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小村庄,但村中陈慈黉故居和永宁寨让它出了名,成了广东景观最美、最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潮汕民系古村落之一。年轻人少了,游人多了,村中的双咬鹅、编竹、拜神游神等习俗虽然仍然保留,但很多时候已不再是村中人自娱自乐的活动了。

    陈谦汉是地道的前美村人,曾是前美村业余潮剧团团长。1980年,他办起一个名叫“玉中兴”的纸影班,转徙于潮汕乡村,为村民们表演潮州纸影戏。生活辛苦劳顿,但自有一方小天地。

    潮汕地区的纸影戏,本是由南宋时期从福建地区传入的纸影演变而来,后来逐步演化,从纸影到木偶,从平面到“圆身”,演变出著名的铁枝木偶戏。时至今日,更“老派”的纸影戏在潮汕已经难觅踪影,但铁枝木偶的发展却相对蓬勃。铁枝木偶与纸影在操纵上虽然多有相似之处,不过铁枝木偶看上去更加五光十色、绚丽热闹,因此更受欢迎。作为我国四大木偶品种——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之一,它体形较小,靠三根铁枝操纵表演,无论戏中角色多寡,操作人员多不过四五人,往往一人要控制数个角色,技术难度很高。

    陈谦汉创办的“玉中兴”,在当年是澄海仅有的4个纸影戏班之一。但正当改革开放之初,传统艺人们自主创业的热情极高,市场又好,“几乎是一夜之间”隆都镇就出现了七八十个纸影班。如今境况当然是大不如前,但仍有一些民间艺人在勉力支持着铁枝木偶的存续。陈谦汉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儿媳,便是其中的坚守者。

    除了演出之外,他还做得一手好木偶模型。潮汕木偶的偶像,传统制法是木质身、泥塑头、潮绣服装,脸谱神态静止,千人一面,陈谦汉制作的脸谱则因角色而异,偶人的身高也从30厘米“长”到60厘米,观赏效果大大增强。这种木偶不仅演出需要,游人也喜欢,因此现在的陈谦汉,依旧很忙。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肥兔 2016-7-28 21:15
古文化还是要好好保护
引用 潮之阳 2014-11-20 21:09
潮州古文化

查看全部评论(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