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普宁城市网 - 普宁市网络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里湖隐陀寺伏虎井

2016-10-25 10:13| 发布者: 普城小编| 查看: 511| 评论: 1|原作者: 野人

摘要: 隐陀寺,曾名永陀寺,本土俗称草庵,据记是明崇祯年间(1627-1644)郡人布政使黄琮、僧大顶所倡建;清顺治十六年(1659),有僧通晓募化重修。清乾隆十年《普宁县志》中所载,古之隐陀寺主体为三间二进建筑,左右有 ...
    隐陀寺,曾名永陀寺,本土俗称草庵,据记是明崇祯年间(1627-1644)郡人布政使黄琮、僧大顶所倡建;清顺治十六年(1659),有僧通晓募化重修。清乾隆十年《普宁县志》中所载,古之隐陀寺主体为三间二进建筑,左右有护厝,前有阳埕,埕中右侧有伏虎井,埕外是大门楼。寺建成后,历有修缮,于2006年重建,同年列为普宁文保单位。现为坐南朝北五间二进四厅会格局,其内大厅奉祀协天大帝,西厅奉祀西方三圣、十八罗汉、达摩祖师、弥勒佛、韦陀等,东厅奉祀慈悲娘娘、地藏菩萨、大峰祖师等,前厅两侧分别为伏虎井和县令萧麟趾所撰伏虎井说碑刻。
1 (1).jpg
1 (2).jpg
1 (3).jpg
    关于伏虎井有这样的传说。清初,里湖圩一带有虎为患,屡捕不获。康熙十年(1716)八月十二日夜间,猛虎下山虎闯入隐陀寺,饮于前埕水井,后骤然陷落其中,因无法脱困而淹毙。翌日,寺内僧人发现,住持找来四社村民将虎捞起,众赞虎死又问缘由,住持称之:只因吾灵寺之内,五百阿罗汉,有降龙伏虎之法力也!自此,井被称为伏虎井。此外,井上随后制有井框,以石虎盖之。乾隆年间,县令萧麟趾经此闻事,乃撰书《伏虎井说》:伏虎非神功法力,乃是虎自为也……井之间,跬步之内,已隐有无限坎险之地,皆足以制其命,虎特蠢然耳;若谓吾言不然,请视此井。同时立石刻文,树于井旁。
1 (4).jpg
1 (5).jpg

    现伏虎井已填废,存有井框、石虎、伏虎井说碑刻。伏虎井的井框为八角形,径约1米,高约0.8米,面有石雕浮屏八幅:独坐翰林、锦堂富贵、威振三星、福鸣高歌等;井盖上面雕一老虎,作踞立状,虎眼圆睁,神色怆惶;井旁边有一石板,上刻自罹厥咎。
1 (6).jpg
1 (7).jpg
1 (8).jpg
1 (9).jpg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兰花草 2016-9-21 09:26
有这样的历史啊

查看全部评论(1)

返回顶部